找到相关内容230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代高僧明开法师追记

    及视觉,严重的甚至失明。  近年来,人们在一些年轻和尚的头顶上,已看不到这点点香疤了,这归根于明开法师的创举。1982年5月,原江苏省和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、西园戒幢律寺方丈明开法师,在参加中国佛教协会...

    郁永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3046147.html
  • 佛道生命观比较

    的黄老道中初具雏形。 道教的经典《道德经》所阐发的道体论,既是宇宙本体论又是生命本体论。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生发的根源和本体,生命既能从道生出发来又有返回到道中去。所谓得道,也就是返本归根,从个体生命...

    余志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62257660.html
  • 佛典的疾病分类

    ‘痘疹’是从魏晋南北朝以后才有的。‘箭风’这病是清朝顺治末年以后才有的。  心病主要由烦恼产生,无尽的烦恼可以归根为八万四千种。这八万四千种烦恼,又名‘八万四千尘劳’。诸君不要以为‘八万四千’过兴不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74263507.html
  • 儒释道三教中的心理学原理

    :2章)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,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无为而无不为。”(《老子》,48章)“致虚极,守静笃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;复命日常,知常曰明;不知常,妄作...

    郭齐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2267558.html
  • “默照禅”学习心得

    也舍妄归真,凝住壁观,无自无他,凡圣等一,坚住不移,不随他教与道冥符,寂然无为。”  2.三祖僧璨之《信心铭》:“至道无难,唯嫌拣择;但莫憎爱,洞然明白,……绝言绝虑,无处不通;归根得旨,随照失宗;...

    喜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30069707.html
  • 意处与意界对于心理学上之要点

    之破神我是﹔一则如有部之说中有。俱舍论之谈犍达  缚,唯识之所谓去后来先作主公,皆相似于灵魂。盖欲说明  人生之去来,三世之因果。若执常住不变,实有一物,独存  千古,固同外道。若谓四大归根,我尚何存...

    化声讲; 善长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3673079.html
  • 叶小文:升腾着希望的华人佛教

    引发,有史以来,中华民族就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心理、 恋土归根意识和企求统一的愿望;而今天,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需要弘扬“和”的民族精神,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力量,共襄民族振兴的大业。 ...

    叶小文 (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1373176.html
  • 玄妙镜(1)

    虑则神驰气散。药苗不能归根。故曰虑而后能得。得者。得药也。得药归炉。封固温养候时採取。运行周天升降之法度。候者。药妙之老嫩。动旺不取。当面错过。久炼气足。金丹有成矣。 三花聚鼎五气朝玄论第四...分。採取不得玄妙。药不同行。运用不得玄妙。药苗不转。温养不得玄妙。时候难分。武火不得玄妙。神气难分。進火不得玄妙。空运周天。退符不得玄妙。药不归根。沐浴不得玄妙。神不中和。用功不得玄妙。金丹不结。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974744.html
  • 泰山:定光禅师塔铭

    二十三日粥罢,顾谓侍者收钵置方丈,即令挝鼓□□□座垂语,词旨哀切,特异常日。既下座,示有疾,众咸怖惴,而师神色恬然,屡欲趺坐,众悲泣,救药不克,如志有问疾来者,但目视之,岂非落叶归根,来时无□独提全提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2222289647.html
  • “啰啰哩”考

    见性成佛”,此“性”即自性,即本心,禅录里常喻之为“自家田园,自家城廓”,因而将悟道喻为“还乡,归家”。由于此种宗教观的原因,有些“啰啰哩”语用例在隐代还乡歌、归家歌的同时,往往兼寓得旨归根、达本还源的...例文上下比照,不难看出,这位日本僧人发悟诗里的“归笛”既指其行程上的归国,更重要的是指参禅的得旨归根。而由此“归笛”吹奏或伴奏的归乡曲子“啰啰哩”自然便具有双重隐代意义。杨岐派的清远是使用“啰啰哩”语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44153423.html